归朝欢和苏坚伯固阅读答案翻译赏析
发布时间:2016-09-14 来源:m.miyupu.com 录入:谜语铺
归朝欢和苏坚伯固阅读答案翻译赏析,这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,这首词抒写了苏轼的浩逸襟怀。
原文:
归朝欢·和苏坚伯固
苏轼
我梦扁舟浮震泽。雪浪摇空千顷白。觉来满眼是庐山,倚天无数开青壁。此生长接淅。与君同是江南客。梦中游,觉来清赏,同作飞梭掷。
明日西风还挂席。唱我新词泪沾臆。灵均去后楚山空,澧阳兰芷无颜色。君才如梦得。武陵更在西南极。《竹枝词》,莫傜新唱,谁谓古今隔。
题西溪无相院字词解释:
⑴伯固:苏坚,他曾任杭州临税官,是苏轼得力助手。
⑵震泽:太湖古称震泽。
⑶接淅:指匆匆忙忙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之去齐,接淅而行。”意谓孔子因急于离开齐国,不及煮饭,带了刚刚淘过的米就走。此苏轼自比。
⑷江南客:江南游子。
⑸挂席:犹挂帆。谢灵运《游赤石进帆海》:“挂席拾海月。”
⑸泪沾臆(yì):杜甫《哀江头》:“人生有情泪沾臆,江草江花岂终极。”沾臆,泪水浸湿胸前。
⑹灵均:屈原的字。
⑺澧(lǐ)阳兰芷(zhǐ):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沅有芷兮澧有兰。”澧阳,今湖南澧县。古代为澧州。
⑻梦得:唐代诗人刘禹锡,字梦得,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到朗州(今湖南常德)。在朗州十年,学习当地民歌,创作《竹枝词》等大量作品。
⑼武陵:今湖南常德一带,古武陵地。唐代朗州。
⑽《竹枝词》: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,刘禹锡在湖南贬所,曾依屈原《九歌》,吸取当地俚曲,作《竹枝辞》九章。见《乐府诗集》卷八十一。
⑾莫傜(yáo):少数民族名称;即部分瑶族的古称。见《隋书·地理志》:“长沙郡有夷蜑,名莫傜,自言其先祖有功,常免征役。”隋时分布在长沙、武陵、巴陵、零陵、桂阳、澧阳、衡山、临平等郡。
题西溪无相院翻译:
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,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。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。咱俩一生行色匆匆,都是江南的过客。迷离幻象、湖山清景,俱如飞梭过眼,转瞬即逝了。
随着西去的征帆,我心随帆驶,想到在澧阳行吟漂泊过的屈原,那里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,你的才华不减梦得,他谪居的武陵在这里的西南远方,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傜聚居之地,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馀风,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《竹枝词》媲美的“莫傜新唱”来,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。
题西溪无相院阅读答案:
试题:
(1)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。
(2)“梦中游、觉来清赏,同作飞梭掷”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?请作简要说明。
(3)结合词句,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。
答案:
(1)先写梦中泛舟震泽、波浪滔天的景象,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,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。
(2)比喻。以“飞梭掷”喻梦中迷离幻象、眼前庐山清景,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。
(3)①“泪沾臆”,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;②“君才如梦得”,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、赞美之情;③“灵均去后楚山空,澧阳兰芷无颜色”、“谁谓古今隔”,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屈原、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、期许之情。
题西溪无相院创作背景:
这首词作于哲宗绍圣元年(1094年)。六月,苏轼贬往惠州(今属广东),七月途经九江(今属江西)与苏坚别。《全宋词》题下注云:“公尝有诗与苏伯固,其序曰:‘昔在九江,与苏伯固唱和,’其略曰:‘我梦扁舟浮震泽,雪浪横江千顷白。觉来满眼是庐山,倚天无数开青壁。’盖实梦也。然公诗复云:‘扁舟震泽定何时,满眼庐山觉又非。’”
题西溪无相院赏析:
这首词中以雄健的笔调,营造出纯真爽朗、境界阔大、气度昂扬的词境,抒写了作者的浩逸襟怀。全词气象宏阔,情致高健,堪称苏词中写离别的代表之作。
词的上片写作者与伯固同游庐山的所见所感。起首二句远远宕开一笔,从梦游震泽着笔。“我梦”二字想落天外,神气极旺。千顷白浪翻空摇舞,作者却棹一叶之扁舟,倘徉于这云水之间,显得那么从容自若。动与静、大与小对强烈而又鲜明,真可谓神来之笔,接下去,笔势一顿,借“觉来”二字转到眼前庐山胜景,只见青山蔚然深秀,千峰峭峙,拔地参天。震泽梦游与庐山清赏,虚实交映,相反相成,给人一种瑰丽多变、目不暇给的感觉。“雪浪摇空”,“青壁倚天”,如此奇丽之景,更是令人神往。
然而正当作者陶醉于这种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之中时,一缕悲凉之感却袭上心头,使他又回到了坎坷的现实中来。“此生长接淅”一句是他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。“接淅”,本于《孟子·万章下》,此处用典,写东坡一生屡遭贬黜,充满了艰难挫折,这暂时的游赏,难以愈合他心灵之伤。“与君同是江南客”,上应“接淅”,写彼此之飘蓬,下启“飞梭”,言清欢之短暂。“梦中”三句收束前片,说迷离幻象、湖山清景,俱如飞梭过眼,转瞬即逝了。
过片另起一意,写对伯固的勉励。东坡与伯固交谊笃厚,曾叙宗盟,每遇离别,必有所作。只是此词作于衰暮,前程艰险,后会难期,故语气较前沉痛。
苏伯固赴任澧阳,大概也不是愉快的差使,所以东坡要用迁客骚人的典实来慰勉伯固。“明日”两句,点出送别。“挂席”即“挂帆”。扬帆西去,指苏坚的去处。随着西去的征帆,作者心随帆驶,由地及人,联想到那里行吟漂泊过的屈原。“灵均即屈原的别名。
“澧阳兰芷”,这些散发着屈原人格光辉的香草,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。“灵均”从反面落笔,映衬与屈原并光辉的品格,二句同时又隐约地流露出希望苏坚追踵前贤,能写出使山川增色的作品来。“君才”以下各句,援引刘禹锡的故实,从正面着笔,写出了对苏坚的期望。写刘禹锡被贬之事,作者即以此鼓励老友,期望他在逆境中奋起,像屈原、刘禹锡那样写出光耀古今的作品来。“君才”二句,充满了期望:你的才华不减梦得,他谪居武陵这样的西南远方,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聚居之地,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余风,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《竹枝词》媲美的“莫徭新唱”来,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,能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,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。“谁谓古今隔”,语出谢灵运《七里濑》诗:“谁谓古今殊,异代可同调。”东坡略加剪裁,用以煞尾,便有精彩倍增之妙。这首词横放而不失空灵,直抒胸臆而又不流于平直,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佳作。
个人资料:
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苏洵之子。嘉祐年间(1056—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在各地均有惠政。卒后追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好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。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书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相关推荐:
南乡子苏轼原文阅读答案翻译赏析
江神子苏轼翻译赏析
原文:
归朝欢·和苏坚伯固
苏轼
我梦扁舟浮震泽。雪浪摇空千顷白。觉来满眼是庐山,倚天无数开青壁。此生长接淅。与君同是江南客。梦中游,觉来清赏,同作飞梭掷。
明日西风还挂席。唱我新词泪沾臆。灵均去后楚山空,澧阳兰芷无颜色。君才如梦得。武陵更在西南极。《竹枝词》,莫傜新唱,谁谓古今隔。
题西溪无相院字词解释:
⑴伯固:苏坚,他曾任杭州临税官,是苏轼得力助手。
⑵震泽:太湖古称震泽。
⑶接淅:指匆匆忙忙。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之去齐,接淅而行。”意谓孔子因急于离开齐国,不及煮饭,带了刚刚淘过的米就走。此苏轼自比。
⑷江南客:江南游子。
⑸挂席:犹挂帆。谢灵运《游赤石进帆海》:“挂席拾海月。”
⑸泪沾臆(yì):杜甫《哀江头》:“人生有情泪沾臆,江草江花岂终极。”沾臆,泪水浸湿胸前。
⑹灵均:屈原的字。
⑺澧(lǐ)阳兰芷(zhǐ):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:“沅有芷兮澧有兰。”澧阳,今湖南澧县。古代为澧州。
⑻梦得:唐代诗人刘禹锡,字梦得,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到朗州(今湖南常德)。在朗州十年,学习当地民歌,创作《竹枝词》等大量作品。
⑼武陵:今湖南常德一带,古武陵地。唐代朗州。
⑽《竹枝词》: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,刘禹锡在湖南贬所,曾依屈原《九歌》,吸取当地俚曲,作《竹枝辞》九章。见《乐府诗集》卷八十一。
⑾莫傜(yáo):少数民族名称;即部分瑶族的古称。见《隋书·地理志》:“长沙郡有夷蜑,名莫傜,自言其先祖有功,常免征役。”隋时分布在长沙、武陵、巴陵、零陵、桂阳、澧阳、衡山、临平等郡。
题西溪无相院翻译:
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,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。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。咱俩一生行色匆匆,都是江南的过客。迷离幻象、湖山清景,俱如飞梭过眼,转瞬即逝了。
随着西去的征帆,我心随帆驶,想到在澧阳行吟漂泊过的屈原,那里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,你的才华不减梦得,他谪居的武陵在这里的西南远方,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傜聚居之地,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馀风,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《竹枝词》媲美的“莫傜新唱”来,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。
题西溪无相院阅读答案:
试题:
(1)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。
(2)“梦中游、觉来清赏,同作飞梭掷”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?请作简要说明。
(3)结合词句,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。
答案:
(1)先写梦中泛舟震泽、波浪滔天的景象,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,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。
(2)比喻。以“飞梭掷”喻梦中迷离幻象、眼前庐山清景,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。
(3)①“泪沾臆”,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;②“君才如梦得”,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、赞美之情;③“灵均去后楚山空,澧阳兰芷无颜色”、“谁谓古今隔”,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屈原、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、期许之情。
题西溪无相院创作背景:
这首词作于哲宗绍圣元年(1094年)。六月,苏轼贬往惠州(今属广东),七月途经九江(今属江西)与苏坚别。《全宋词》题下注云:“公尝有诗与苏伯固,其序曰:‘昔在九江,与苏伯固唱和,’其略曰:‘我梦扁舟浮震泽,雪浪横江千顷白。觉来满眼是庐山,倚天无数开青壁。’盖实梦也。然公诗复云:‘扁舟震泽定何时,满眼庐山觉又非。’”
题西溪无相院赏析:
这首词中以雄健的笔调,营造出纯真爽朗、境界阔大、气度昂扬的词境,抒写了作者的浩逸襟怀。全词气象宏阔,情致高健,堪称苏词中写离别的代表之作。
词的上片写作者与伯固同游庐山的所见所感。起首二句远远宕开一笔,从梦游震泽着笔。“我梦”二字想落天外,神气极旺。千顷白浪翻空摇舞,作者却棹一叶之扁舟,倘徉于这云水之间,显得那么从容自若。动与静、大与小对强烈而又鲜明,真可谓神来之笔,接下去,笔势一顿,借“觉来”二字转到眼前庐山胜景,只见青山蔚然深秀,千峰峭峙,拔地参天。震泽梦游与庐山清赏,虚实交映,相反相成,给人一种瑰丽多变、目不暇给的感觉。“雪浪摇空”,“青壁倚天”,如此奇丽之景,更是令人神往。
然而正当作者陶醉于这种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之中时,一缕悲凉之感却袭上心头,使他又回到了坎坷的现实中来。“此生长接淅”一句是他宦海浮沉的生动概括。“接淅”,本于《孟子·万章下》,此处用典,写东坡一生屡遭贬黜,充满了艰难挫折,这暂时的游赏,难以愈合他心灵之伤。“与君同是江南客”,上应“接淅”,写彼此之飘蓬,下启“飞梭”,言清欢之短暂。“梦中”三句收束前片,说迷离幻象、湖山清景,俱如飞梭过眼,转瞬即逝了。
过片另起一意,写对伯固的勉励。东坡与伯固交谊笃厚,曾叙宗盟,每遇离别,必有所作。只是此词作于衰暮,前程艰险,后会难期,故语气较前沉痛。
苏伯固赴任澧阳,大概也不是愉快的差使,所以东坡要用迁客骚人的典实来慰勉伯固。“明日”两句,点出送别。“挂席”即“挂帆”。扬帆西去,指苏坚的去处。随着西去的征帆,作者心随帆驶,由地及人,联想到那里行吟漂泊过的屈原。“灵均即屈原的别名。
“澧阳兰芷”,这些散发着屈原人格光辉的香草,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。“灵均”从反面落笔,映衬与屈原并光辉的品格,二句同时又隐约地流露出希望苏坚追踵前贤,能写出使山川增色的作品来。“君才”以下各句,援引刘禹锡的故实,从正面着笔,写出了对苏坚的期望。写刘禹锡被贬之事,作者即以此鼓励老友,期望他在逆境中奋起,像屈原、刘禹锡那样写出光耀古今的作品来。“君才”二句,充满了期望:你的才华不减梦得,他谪居武陵这样的西南远方,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徭聚居之地,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余风,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《竹枝词》媲美的“莫徭新唱”来,让这个寂寞已久的澧浦夷山,能重新鸣奏出诗的合唱,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。“谁谓古今隔”,语出谢灵运《七里濑》诗:“谁谓古今殊,异代可同调。”东坡略加剪裁,用以煞尾,便有精彩倍增之妙。这首词横放而不失空灵,直抒胸臆而又不流于平直,是一篇独具匠心的佳作。
个人资料:
苏轼(1037—1101)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苏洵之子。嘉祐年间(1056—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在各地均有惠政。卒后追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好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。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书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相关推荐:
南乡子苏轼原文阅读答案翻译赏析
江神子苏轼翻译赏析
网址:http://m.iqcun.com/juzi/shiju/49772.html
下一个:题西溪无相院阅读答案翻译赏析
上一个:题画梅阅读答案
最新评论
- 梢雁 评论 发表于 2018-06-17 01:28:37
有没有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上九路十九甫地方的,民间谜语啊,给一个呗!
相关诗句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