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扶风主人答
发布时间:2016-09-23 来源:m.miyupu.com 录入:谜语铺
代扶风主人答,这首诗从体裁上看,属于唐代比较流行的五言排律诗,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,这首诗借扶风主人之口,揭示了边境征战的惨况,以此希望有志之士珍惜时下的太平盛世,有所作为,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翻译和赏析,欢迎参考~!
原文:
代扶风主人答
作者:王昌龄
杀气凝不流,风悲日彩寒。
浮埃起四远,游子弥不欢。
依然宿扶风,沽酒聊自宽。
寸心亦未理,长铗谁能弹。
主人就我饮,对我还慨叹。
便泣数行泪,因歌行路难。
十五役边地,三回讨楼兰。
连年不解甲,积日无所餐。
将军降匈奴,国使没桑干。
去时三十万,独自还长安。
不信沙场苦,君看刀箭瘢。
乡亲悉零落,冢墓亦摧残。
仰攀青松枝,恸绝伤心肝。
禽兽悲不去,路傍谁忍看。
幸逢休明代,寰宇静波澜。
老马思伏枥,长鸣力已殚。
少年与运会,何事发悲端。
天子初封禅,贤良刷羽翰。
三边悉如此,否泰亦须观。
代扶风主人答翻译:
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,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,一会儿悲风四起,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。
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,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。
于是跟往常一样,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,买酒独自消遣。
没想到几杯酒下肚,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,竟忍不住发出了“长铗归来乎”的感叹。
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,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。
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,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《行路难》。
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,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。
边境战事频繁,一年之中兵甲常备,有时作战紧张,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。
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,我军寡不敌众,弹尽粮绝,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,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。
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,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。
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,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。
回到长安后,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,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。
面对此情此景,禁不住拉着松枝,仰天恸哭,悲痛之情撕心裂肺,草木为之含悲,风云因而变色。
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时禽兽都不忍离去,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。
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,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,四海升平,老百姓安居乐业。
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,但无奈已年老体衰,希望能好好休养。
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,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?
当今皇上任用贤能,励精图治,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。
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,将士用命,众志成城,这些都是好兆头啊!时运变迁,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,你自己好好把握吧。
代扶风主人答字词解释:
⑴扶风:唐代郡名,在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附近。主人:是指客舍主人。
⑵杀气:指秋天的肃杀萧条之气。日彩:指太阳的光辉。日:一本作“月”。
⑶四远:周围。
⑷弥:一本作“迷”。
⑸长铗:用冯谖客孟尝君典故,见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。
⑹就:靠近。
⑺叹:一本作“然”。
⑻行路难:乐府旧题,属《杂曲歌辞》,多为叙述离别悲伤,世路艰难之意。
⑼地:一本作“城”。
⑽楼兰:汉代西域国名,在今新疆若羌和罗布泊一带。
⑾桑乾:水名,在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。
⑿休明:指政治清明。
⒀寰宇:即海内,天下。
⒁少年:指诗人。
⒂封禅: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坛祭祀天地。
⒃刷羽翰:指贤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。
⒄三边:泛指边境地区
代扶风主人答赏析:
此诗开头八句,诗人自述行迹,渲染环境气氛,景物描写颇为沉闷压抑,晦涩黯淡,给全诗奠定了阴冷沉闷的基调。“主人就我饮”四句为过渡句,引出了扶风客舍的主人——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。
从“十五役边地”到“路旁谁忍看”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。这里明显化用了古诗《十五从军征》的句意:“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道逢乡里人:‘家中有阿谁?’‘遥看是君家,松柏冢累累。’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”战地归来,家园零落,满目凄凉,虽然满心酸楚,但想到“去时三十万,独自还长安”,心里还是有几分庆幸。这在行文上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,转承显得十分自然。“幸逢休明代”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。
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,语重心长,感情真挚。
全诗写景叙事,有条不紊。其间颇多转折,如九九回廊,迂回曲致。老人之言语带沧桑,但终不流于伤感,感人至深。此诗从风格上看,虽有几分沉郁,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,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,谋篇布局颇见匠心,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。
王昌龄故事:
话说唐代出了个“七绝圣手”王昌龄,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。他于开元十五年中了进士,补秘书省校书郎,调汜水尉,后因故遭贬岭南。开元二十八年为江宁县丞,人称“王江宁”,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,人称“王龙标”。他的诗含蓄深婉、浑厚明快,人称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。王昌龄看到当时社会如此黑暗,到处是贪官,那受苦的农民总是吃不饱、穿不暖,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,觉得自己很没用,只能写诗发发牢骚。
他在边塞从军的时候,骑马巡边,满目苍凉,心中烦闷,就信马由缰,走了不知多久,离开唐军驻地已经十分遥远,他正要回转马头,忽然看见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,一座边城的西边,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,一个唐军戍卒孤独地走上了望台。从青海湖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。王昌龄猜想,此时此刻,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。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。王昌龄素知此地已无唐军,《军事报》上说前段时间有一队唐军在此地全军覆没,唐军就放弃了此地,现在却有唐兵守着,不禁心中大奇,走近去看个究竟。却见戍卒走上高台,坐下了。此时寒风瑟瑟,本就让人愁思不已,那戍卒更用羌笛吹起了主题为“伤离别”的乐府古曲《关山月》。只听得笛声呜呜咽咽,如泣如诉,如亲人在呼唤,似征人在叹息。五昌龄想到,这笛声就如同一缕情思,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,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。但是战争远未停止,征人回乡遥遥无期,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。王昌龄思绪纷乱,走上前去,却见此兵甲胄破了一个小洞,便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此兵见到军官问自己,忙一手掩住甲上的破洞,单手行礼,答道:“我叫闾丘晓。”
原来闾丘晓是个武林高手,所属唐军曾与数倍于己的敌军遭遇,经过激战之后,全歼敌军,但全队唐军也只剩下他一个了,他杀光敌军后自己也体力不支,昏倒在地,醒来后想起自己的任务,就坚守着岗位。王昌龄问道:“你怎么能在乱军中保住性命?”“我有一门神功,我靠它消灭了敌人。”“教教我吧!我把你带回我军驻地!”于是王昌龄与闾丘晓回到了大部队的驻地,然后秘密从闾丘晓那里学了一门名为“七绝掌”的神功。为了表示感谢,王昌龄就替闾丘晓写了七首《从军行》,每一首诗都内含一式七绝掌法。其中的《青海长云暗雪山》还高度赞扬了极度困苦的闾丘晓无怨无悔、在国家边境进行正义战争的豪情壮志。此诗传到朝廷,闾丘晓很快就升官调到别处做了刺史。
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,在王昌龄半夜骑马回家的途中,突然从路边跳出一个人来,嚷道:“王某某,你还认得我吗?”王昌龄定睛一看,是师父闾丘晓。王昌龄有君子风范,抱拳说道:“原来是师父,不知在此拦路所为何事?”“朝廷听说你总是发牢骚,叫我来警告你一下。”王昌龄冷冷一笑,说:“好啊,你就试试看!”闾丘晓运功发掌,但王昌龄更快,先一步将闾丘晓的人头扫落。王昌龄心想:我现在这个样子不免总是被人暗杀,不如借用一下师父的脸皮好了!于是动手将闾丘晓的脸皮剥下,制成面具,放到自己脸上,将闾丘晓的尸体埋了,到闾家去冒充闾丘晓,对外宣称已经杀死了王昌龄。
作者资料: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汉族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人(今西安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而立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晓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。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,与高适、王之涣齐名,时谓王江宁。集六卷,今编诗四卷。
代扶风主人答为您介绍到这里,希望它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。更多古诗词尽在:诗句大全!
关注公众微信号:miyu_88,精彩内容无限推送!
原文:
代扶风主人答
作者:王昌龄
杀气凝不流,风悲日彩寒。
浮埃起四远,游子弥不欢。
依然宿扶风,沽酒聊自宽。
寸心亦未理,长铗谁能弹。
主人就我饮,对我还慨叹。
便泣数行泪,因歌行路难。
十五役边地,三回讨楼兰。
连年不解甲,积日无所餐。
将军降匈奴,国使没桑干。
去时三十万,独自还长安。
不信沙场苦,君看刀箭瘢。
乡亲悉零落,冢墓亦摧残。
仰攀青松枝,恸绝伤心肝。
禽兽悲不去,路傍谁忍看。
幸逢休明代,寰宇静波澜。
老马思伏枥,长鸣力已殚。
少年与运会,何事发悲端。
天子初封禅,贤良刷羽翰。
三边悉如此,否泰亦须观。
代扶风主人答翻译:
一路上到处弥漫着肃杀凄凉之气,空气好像凝固了似的,一会儿悲风四起,落日的余晖似乎被笼上了一层寒意。
四周的空气中弥漫着浮动的尘埃,这使得行走在路上的游子心情更加抑郁不乐。
于是跟往常一样,晚上依然留宿在扶风这个地方,买酒独自消遣。
没想到几杯酒下肚,心中的愁绪却更加难以排解,竟忍不住发出了“长铗归来乎”的感叹。
扶风主人走过来和我一起举杯共饮,闲聊之中流露出颇多感慨。
他忍不住流下了几行眼泪,悲慨之中竟然唱起了那令人闻而生悲的《行路难》。
扶风主人说他从十五岁就去边境当兵,曾经多次参加了讨伐异族的战争。
边境战事频繁,一年之中兵甲常备,有时作战紧张,一连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。
在最后那次恶战之中,我军寡不敌众,弹尽粮绝,最后军中统帅被迫投降,朝廷派去求和的使节投河自尽。
当时一起出征的几十万人马,现在只有我自己一人活着回到了长安。
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,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。
回到长安后,乡里亲朋都已四处分散,而祖上的坟墓也早已破败不堪。
面对此情此景,禁不住拉着松枝,仰天恸哭,悲痛之情撕心裂肺,草木为之含悲,风云因而变色。
如此凄惨的情景竟然时禽兽都不忍离去,路过此地的人哪还能忍心目睹这凄惨的一幕。
幸好赶上现在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,普天之下一片祥和安宁,四海升平,老百姓安居乐业。
自己虽然还想为国出力,但无奈已年老体衰,希望能好好休养。
你现在正赶上这样一个好的时运,为什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?
当今皇上任用贤能,励精图治,正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的好时机。
现在边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,将士用命,众志成城,这些都是好兆头啊!时运变迁,世事通塞需要精心地体察,你自己好好把握吧。
代扶风主人答字词解释:
⑴扶风:唐代郡名,在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附近。主人:是指客舍主人。
⑵杀气:指秋天的肃杀萧条之气。日彩:指太阳的光辉。日:一本作“月”。
⑶四远:周围。
⑷弥:一本作“迷”。
⑸长铗:用冯谖客孟尝君典故,见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。
⑹就:靠近。
⑺叹:一本作“然”。
⑻行路难:乐府旧题,属《杂曲歌辞》,多为叙述离别悲伤,世路艰难之意。
⑼地:一本作“城”。
⑽楼兰:汉代西域国名,在今新疆若羌和罗布泊一带。
⑾桑乾:水名,在今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。
⑿休明:指政治清明。
⒀寰宇:即海内,天下。
⒁少年:指诗人。
⒂封禅:指古代帝王到泰山筑坛祭祀天地。
⒃刷羽翰:指贤良才智之士奋飞得志。
⒄三边:泛指边境地区
代扶风主人答赏析:
此诗开头八句,诗人自述行迹,渲染环境气氛,景物描写颇为沉闷压抑,晦涩黯淡,给全诗奠定了阴冷沉闷的基调。“主人就我饮”四句为过渡句,引出了扶风客舍的主人——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。
从“十五役边地”到“路旁谁忍看”是扶风主人自述其军旅生涯。这里明显化用了古诗《十五从军征》的句意:“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道逢乡里人:‘家中有阿谁?’‘遥看是君家,松柏冢累累。’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”战地归来,家园零落,满目凄凉,虽然满心酸楚,但想到“去时三十万,独自还长安”,心里还是有几分庆幸。这在行文上为下文抒写珍惜太平盛世的生活感慨作了过渡,转承显得十分自然。“幸逢休明代”以下四句是扶风主人抒发欣逢盛世及年老体衰的感慨。
收尾六句是扶风主人对诗人的劝慰勉励之词,语重心长,感情真挚。
全诗写景叙事,有条不紊。其间颇多转折,如九九回廊,迂回曲致。老人之言语带沧桑,但终不流于伤感,感人至深。此诗从风格上看,虽有几分沉郁,但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,内容和形式结合巧妙,谋篇布局颇见匠心,不失为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。
王昌龄故事:
话说唐代出了个“七绝圣手”王昌龄,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。他于开元十五年中了进士,补秘书省校书郎,调汜水尉,后因故遭贬岭南。开元二十八年为江宁县丞,人称“王江宁”,天宝七年又贬为龙标尉,人称“王龙标”。他的诗含蓄深婉、浑厚明快,人称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。王昌龄看到当时社会如此黑暗,到处是贪官,那受苦的农民总是吃不饱、穿不暖,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,觉得自己很没用,只能写诗发发牢骚。
他在边塞从军的时候,骑马巡边,满目苍凉,心中烦闷,就信马由缰,走了不知多久,离开唐军驻地已经十分遥远,他正要回转马头,忽然看见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,一座边城的西边,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,一个唐军戍卒孤独地走上了望台。从青海湖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。王昌龄猜想,此时此刻,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。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。王昌龄素知此地已无唐军,《军事报》上说前段时间有一队唐军在此地全军覆没,唐军就放弃了此地,现在却有唐兵守着,不禁心中大奇,走近去看个究竟。却见戍卒走上高台,坐下了。此时寒风瑟瑟,本就让人愁思不已,那戍卒更用羌笛吹起了主题为“伤离别”的乐府古曲《关山月》。只听得笛声呜呜咽咽,如泣如诉,如亲人在呼唤,似征人在叹息。五昌龄想到,这笛声就如同一缕情思,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,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。但是战争远未停止,征人回乡遥遥无期,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。王昌龄思绪纷乱,走上前去,却见此兵甲胄破了一个小洞,便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此兵见到军官问自己,忙一手掩住甲上的破洞,单手行礼,答道:“我叫闾丘晓。”
原来闾丘晓是个武林高手,所属唐军曾与数倍于己的敌军遭遇,经过激战之后,全歼敌军,但全队唐军也只剩下他一个了,他杀光敌军后自己也体力不支,昏倒在地,醒来后想起自己的任务,就坚守着岗位。王昌龄问道:“你怎么能在乱军中保住性命?”“我有一门神功,我靠它消灭了敌人。”“教教我吧!我把你带回我军驻地!”于是王昌龄与闾丘晓回到了大部队的驻地,然后秘密从闾丘晓那里学了一门名为“七绝掌”的神功。为了表示感谢,王昌龄就替闾丘晓写了七首《从军行》,每一首诗都内含一式七绝掌法。其中的《青海长云暗雪山》还高度赞扬了极度困苦的闾丘晓无怨无悔、在国家边境进行正义战争的豪情壮志。此诗传到朝廷,闾丘晓很快就升官调到别处做了刺史。
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,在王昌龄半夜骑马回家的途中,突然从路边跳出一个人来,嚷道:“王某某,你还认得我吗?”王昌龄定睛一看,是师父闾丘晓。王昌龄有君子风范,抱拳说道:“原来是师父,不知在此拦路所为何事?”“朝廷听说你总是发牢骚,叫我来警告你一下。”王昌龄冷冷一笑,说:“好啊,你就试试看!”闾丘晓运功发掌,但王昌龄更快,先一步将闾丘晓的人头扫落。王昌龄心想:我现在这个样子不免总是被人暗杀,不如借用一下师父的脸皮好了!于是动手将闾丘晓的脸皮剥下,制成面具,放到自己脸上,将闾丘晓的尸体埋了,到闾家去冒充闾丘晓,对外宣称已经杀死了王昌龄。
作者资料:
王昌龄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汉族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人(今西安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,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早年贫贱,困于农耕,年近而立,始中进士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又中博学宏辞,授汜水尉,因事贬岭南。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交厚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为刺史闾丘晓所杀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。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,与高适、王之涣齐名,时谓王江宁。集六卷,今编诗四卷。
代扶风主人答为您介绍到这里,希望它对您有帮助。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。更多古诗词尽在:诗句大全!
关注公众微信号:miyu_88,精彩内容无限推送!
网址:http://m.iqcun.com/juzi/shiju/79896.html
下一个:塞下曲 王昌龄
上一个:太湖秋夕 王昌龄
最新评论
- 何人 评论 发表于 2018-10-16 09:55:17
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富安镇东大街的每个人都知道谜底
相关诗句大全